1、“科特派”是科技特派员的简称,是指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2、科技特派员是企业事业单位特派编制。科技特派员实行属地管理,由入驻地乡镇政府、农业科技园区等与县级科技部门共同管理。科技特派员是由政府派往驻地指导农业工作,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取得更大经济效果。
3、科技特派员(简称“科特派”),是指经地方党委和政府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科技特派员,作为一项国家和地方的重要决策,旨在通过派遣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经验以及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农村一线,长期与农民并肩工作,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科技特派员的使命是将科技知识和创新技术带入农村,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提升农业生产力。
科技特派员,是国家和地方现阶段推行并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它通过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专家、教授、研究员、博士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长年累月地和农民在一起,工作在农村、服务农业,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三农”。
科技特派员行动与制度创新,源自福建南平市的下乡服务活动,如今已成为全国性的创新实践。这一过程经历了从初期探索,到扩大试点,再到全面创新的几个关键阶段。
1、福建省科技特派员云平台是通过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和服务,为农村地区提供科技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2、科技特派员,作为一项旨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度,自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的创新与实践以来,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广泛开展。
3、处级。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福建南平市开始实施,由南平市星火计划办公室于1999年3月5日首次向福建省星火计划项目办报告工作,提出选派科技特派员下乡开展科技创业的想法,该职位处于处级。
4、科技特派员制度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设立初衷是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农民看病难问题,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实际需要,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5、《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实用技术选编(1)》是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精心编撰的一部图书,旨在分享实用的科技知识与技能。该书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其官方标识为ISBN:9787802334434,这表明了它的唯一性和辨识性。这部作品于2007年12月1日首次与读者见面,当时发行的是第一版。
铜梁区科技局在特色产业集群中优选了多个重点农业产业,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了特色产业科技特派服务团,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持。该局计划进一步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实现科技特派员对所有重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全覆盖,为农业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关于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若干意见》(甬党[2010]1号) 提出以科技驱动农业升级,强化农业企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科技含量的提高也为油菜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四川省壤巴拉慧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引入优质油菜品种,结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的7D压榨技术,打造高端品牌,实现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这些案例展示了科技在推动油菜产业向更高价值领域发展的潜力。
政治监督与全面从严治党科技局紧贴中心工作,强化科技项目和资金的监督,践行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每一笔科技投入都落在实处。乡村振兴新举措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技化水平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田间地头,驱动乡村产业创新发展。
州、县级科技特派员和18名“三区”科技人才进行了优化组合、分类组团。通过“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形式,定期开展“科技下乡”“田间课堂”“院坝讲堂”等科技指导服务活动,培育了一批“田专家”“土秀才”,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科技芯”,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农村“双创”行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