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策略注重经济效益,不仅追求产量提升和劳动力节省,还强调通过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工业化进程、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协调,兼顾人力、畜力、机械力和电力的结合,以及改良农具与现代农业机器的并存。
中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农机化已进入关键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机化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农机化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只有0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有的品种甚至增长数万倍。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主要特点 (1)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01万kW,农用拖拉机只有117台,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到1%。
- 1949年至1980年是起步阶段,中国农机制造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1981年至1995年是变革阶段,主要生产适合当时农村小规模经营的小型农机。- 1996年至2003年是市场引导阶段,农机产品开始结构调整,大中型农机得到恢复性增长。- 2004年至2018年是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30%。根据查询人人文库信息显示,新中国从1950年代起始,积累率就达到了20-30%,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战胜了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
年至1956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巩固了人民政权,恢复并发展了国民经济,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开展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在冷战时期,韩国朝鲜的经济并没有太大差距。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朝鲜很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建设。朝鲜的工业品畅销东欧各国,在千里马运动之后,经济状况上要比同时期的韩国好很多。
1、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农田作业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自1949年以来,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上千倍,农用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也实现了飞跃。截至2003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4MkW,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494万台。
2、结构不平衡突出 不过,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尚不平衡。
3、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策略注重经济效益,不仅追求产量提升和劳动力节省,还强调通过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工业化进程、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协调,兼顾人力、畜力、机械力和电力的结合,以及改良农具与现代农业机器的并存。
4、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国联合收获机114万台,比2006年末增长103%;排灌动力机械1431万台,增长1%。三大粮食作物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小麦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达到95%、80%和92%。
从中国粮食产前农业机械来看,几十年来,主要以中小功率动力机械,包括拖拉机、柴油机、耕耙、播种及收获机械等田间作业农机具等为主。这些产品在中国现阶段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技术工艺性较为成熟,但与现代农业装备相比,其技术含量、工艺性已不再先进。
自7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逐步应用于农业机械作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逐步向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方向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如步犁、耘锄、播种机、收割机和水车等。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
在产品设计上,以小型农机为主,兼顾大小型号,强调经济性、耐用性和操作便利。同时,农业电气化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村小水电站的建设。机械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再就业也得到了妥善规划。
农业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使用简单农具的时代。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就有了原始的耕地工具──耒耜。公元前13世纪就已使用铜犁头进行牛耕。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拥有耕地、播种、收获、加工和灌溉等一系列铁、木制农具。
广大农机人更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克服重重困难,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铸就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辉煌成就。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深刻体会到,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
农业机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中国的原始农具如耒耜便已出现。公元前13世纪,铜犁头用于牛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木制农具如耕地、播种、收获和灌溉工具已经相当发达。赵国的三行耧(三行条播机)在公元前90年前后发明,其基本结构至今仍被沿用。
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这一时期锻造工艺有了新的发展,许多工具都是用锻造方法制成的。战国早期就已出现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到东汉末期,大多数铸造的机械工具都经过了柔化处理。
年,英国的法拉斯和史密斯首次用蒸汽机实现了农田机械耕作。有人把这看作是农业机械化的开端,但当时他们的办法是把蒸汽机安放在田头,用钢丝绳远远地牵引在田里翻耕的犁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8月26日,这一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正式设立了农业机械部。这个部门的成立标志着农业机械化管理的重要一步,为农业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真正的机械化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现在的中国只能说是半机械化,还要十几年估计才能实现机械化,但是要赶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还需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
2、苏联农业机械化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苏联政府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的口号,并采取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措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中国在5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农业技术改造,目标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原计划用五个五年计划实现农业机械化,但过程曾因失误而曲折。1979年后,中共中央提出了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农业发展方针,农业技术改造得以重新定位并稳步发展。
4、中国的农业想要像美国一样搞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就在不久的时候了。现在已经是2019的下半年了,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不远了,如今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的能力了,我们只要稳步前进,扎实的走好每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的农业会全面的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5、建国以后,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加工,正在向实现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方向迈进,林业、畜牧业和养殖业机械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